孫培然
孫培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資訊室 副主任
講者簡介

現任私立醫療院所協會醫院資訊暨智慧醫療發展促進會會長,同時任職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副主任,長期耕耘志業於醫療資訊領域,不斷的求新求變,是一位勇於接受挑戰及洞燭先機,引領新技術的領導者,亦曾在中山醫學大附設醫院任職資訊室主任時,回收委外醫療資訊系統,重新改造新一代醫療資訊系統的成功案例。目前也正在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極力推展以微服務架構來優化再造醫療資訊系統,並以 AI 及 IoT 為基礎,驅動 HIS 4.0 打造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智慧醫院。

議程簡介

10/19(星期三) 13:30 - 14:15
雲端原生架構 Serverless 微服務 中階 中文

台灣醫院資訊系統過於老舊,但是醫院都遲遲不敢動手去汰舊換新系統,因為工程太浩大。但若不去重構則系統速度就會愈來愈慢,每三到五年就只能升級硬體來應付,乃是治標不治本。倘若有醫院汰舊換新醫療資訊系統,也都還是採用單體架構,並且在一夕之間要把醫院所有舊系統切換到新系統。假設一次性汰舊換新系統,就算資料、軟體及硬體都沒有問題都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更何況眾多病人及醫護人員要如何面對新的流程及操作熟悉度? 

如何採用較為安全典範移轉醫療資訊系統才是王道?所以醫院應該要謀定而後動,以循序漸進的最佳化改造資訊系統,可以大幅降低醫院的壓力,進可攻退可守。因此,建議可以採用微服務架構來改造資訊系統,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例,我們盤點整個醫療資訊系統,有高達五百多個子系統,則歸納分類成八大系統再拓展出各個子系統。並在系統優化再造之際,重新檢視臨床作業流程,調整流程以符合精實醫療,創造出良好的自動化、智慧化成效,進而實現流程整合、就源輸入及閉環管理,在臨床作業過程中透過條碼自動化掃碼來提升效率和減少錯誤率,最終透過 AI 提供醫護人員臨床決策支援,達到更精準的醫療照護。

未來醫療資訊系統必須具備有高容錯性,並可承受高併發量,達到延展性高、擴充性、可攜性及可用性高,甚至最終要形成一個體系醫療雲。因此,當初就積極擁抱開源技術,以微服務、 DevOps、CI/CD、容器化、公有雲/混合雲為主軸的雲端原生技術,以期建立現代化應用架構,並據此推動醫院核心系統的優化再造,其目標就是要把單體式架構逐步演進到微服務架構,漸進式的替換遺留系統的功能。以微服務架構做到輕量化、標準化、模組化、自動化、虛擬化甚至雲端化,將每一個微服務打包成容器,讓整個系統運行在 Kubernetes 容器化環境上 Serverless,促使每一個服務具備有自我修復能力、自動化的發布及部署、負載均衡和水平縮放、資源自動調度、資源利用密度更高及高可靠性等特性,並引進自動化監控工具,隨時監控微服務運作狀態管理及診斷,確保系統服務不中斷永續營運。一旦系統出現問題時,可以靈活性的遷移到公、私雲端上,倘若私有雲有問題,可以自動的切換到公有雲來繼續運作,以達到一個雲地互相備援的機制。